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用文 实用文

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敦煌莫高窟_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作文 敦煌莫高窟

ysl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敦煌莫高窟_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作文 敦煌莫高窟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敦煌莫高窟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

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敦煌莫高窟_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作文 敦煌莫高窟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敦煌莫高窟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1.关于 面对文化遗产 作文 800字

2.神奇的敦煌莫高窟,游记作文600字

3.不少于500字的游记(写敦煌莫高窟的)

4.我心目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6000字

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敦煌莫高窟_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作文 敦煌莫高窟

关于 面对文化遗产 作文 800字

       敦煌莫高窟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度颇为繁华,周边石窟寺亦颇多。除了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东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西南30余公里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呈东西向排列,全长2.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均与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于历史上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有罗振玉、王国维、刘半农等人在北京、伦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录敦煌文献,但对莫高窟的真正保护开始于1940年代。1941年至1943年著名画家张大千对洞窟进行了断代、编号和壁画描摹。1943年,国民政府将莫高窟收归国有,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由常书鸿任所长,对敦煌诸石窟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1950年,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常书鸿主持,到1966年以前,已加固了约400个洞窟,抢修了5座唐宋木构窟檐,并将周边10余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范围。198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工作。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近年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应该加以限制。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据一些古书记载,石窟数量达千余个,至今在敦煌地区的石窟区,至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

       敦煌莫高窟

       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单是现存在莫高窟的就有700多个,随著日后考古工作的发掘,数字将不断增加;在这些洞窟中,只是对留有壁画或塑像的洞窟安排编号,目前就已有492个。

       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保存著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纥、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以一平方米横向排列,长度可达45公里,是一座博大精美、无可比拟的历史画廊,所以人们喜欢把莫高窟比作"墙壁上的图书馆"。在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还保存著历代彩塑3390身,其中圆雕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以及唐、宋、清、民国等时期的木构建筑10余座。另外,莫高窟曾於1900年发现藏经洞,保存了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典、经济文书、文学、科技、史地资料以及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五万余件。

       最大面积的敦煌洞窟:是莫高窟第61窟,横约13米。

       最高的敦煌石窟:是莫高窟第96窟,足有9层楼之高,里面的弥勒佛像高33米,外建的九层楼更成为莫高窟最大建筑,也是莫高窟的标志。

       最小的敦煌石窟:是莫高窟第37窟,小得连人也不能进入。

       敦煌石窟的绘画总面积单计莫高窟的便有45000平方米,若把它比作纵高1米的一幅画来计算,横长足有45公里之多,这种规模使敦煌石窟堪称世上最长最大的画廊。

       莫高窟的开凿得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据说,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形象。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10个朝代。

        带着犹如朝圣般的心情,我们爬上长长的栈道,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中,莫高窟1200多年积蓄的宝藏一一呈现在眼前。

        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的佛影、飘舞的飞天……神秘庄严的气氛,令人屏声敛息。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其中数量庞大、技艺精湛的壁画艺术。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并不多,主要有描述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画、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画以及说法图,集中在最早开凿的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二八六窟。那时的壁画人物半裸体,有着极其夸张的动作,其面容、神采充满了静寂神秘的色彩,带有一种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风格。

        北魏时期的壁画内容比从前增加了许多,不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更加丰富,还出现了内容离奇、情节曲折的因缘故事。二五四窟的《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图》深深地吸引了游人。

        《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讲述了尸毗王历经的一场血淋淋的考验。为了从鹰口中救出鸽子,又为了不让饥饿的老鹰饿死,曾发誓普渡一切众生的尸毗王,甘愿割下自己身上的鲜肉喂饱老鹰,然而苛刻的老鹰要求割下的鲜肉不得轻于鸽子,尸毗王割尽了全身的肉,却仍然不够,虚弱的他使尽最后一点力气,自己站到了秤盘上去,结果大地震动,宫殿摇摆,飞天撒下五彩缤纷的鲜花,老鹰和鸽子都不见了,尸毗王也恢复如初。二五四窟的“尸毗王本生”是莫高窟所有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幅。正中高大的尸毗王将画面一分为二,正目视着自己满是鲜血的小腿,周围较小的画幅描写了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眷属痛苦等情节。构图把不同时空内发生的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个画面上,使中心突出,有条不紊,显示出作者高超的画艺,不愧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

        《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描绘的是萨那太子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太子和他的哥哥到山林中游猎,看见母虎生了七只幼虎,方才七天,饥饿不堪。太子大发慈悲心肠,劝走了两个哥哥,就脱光衣服跳下山去,以身饲虎。但饿虎已没有力气接近他。他又重新爬上山崖,用竹子刺颈出血,再跳下去,饿虎舐了血,然后啖其肉。他的两个哥哥回来见了,放声痛哭,他们收拾了弟弟的骸骨,回告悲痛欲绝的父母,随后建造舍利塔,将太子遗骸供入塔中,虔心供养,使萨那早日功德圆满。二五四窟的《萨那太子本生图》,人物神态神情都描绘得十分生动传神,因年久变成暗褐色的色调,更表现出一种阴暗凄厉的悲剧气氛,让人久久驻足。

        九色鹿的故事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图》用一长条横幅展开了连续的情节,将鹿王救起溺水人、王妃梦鹿、国王悬赏、溺水人告密、带领国王围猎、鹿王讲述拯救溺水者经过、国王放弃追捕、王妃气死等一系列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出来。二五七窟的这个故事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线条刚劲有力,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堪称北魏的经典作品!

        北魏时代的壁画人物,脸型已由椭圆而变得略显修长。画的线条更加熟练、圆润,颇有“行云流水”之妙。色彩的蕴染也逐渐改进,显得人物更真实、可亲了。

        北周时代的莫高窟,突现了一种新式的佛像画。菩萨们个个体态短壮,上身半裸或着僧祉衣,腰裹重裙,肩披大巾。他们的鼻子、眼睛、眉毛、牙齿、下巴统统是白色,好像一种特殊的装扮,奇特而新颖。这时期的二九0窟,还保存着莫高窟规模最大的佛传故事画,它也是世界上最完好的早期石窟壁画。长达27米的壁画,向人们讲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从乘白象入胎、菩提树下诞生,到比武娶亲、出游四门、树下问道,再到逾城出家、得道成佛,一个个夸张离奇的传说,盛寓着一个修炼成佛的故事,叫人感思起人世的苦难和成佛的道理来。隋唐是北魏之后佛教发展的又一个昌盛阶段,加上那时候国力强大,社会繁荣,艺术成就也登峰造极。莫高窟现存洞窟半数以上为隋唐所建。与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不同,这时期的壁画更多是以“经变”与供养人为主的题材,或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或描绘开窟造像者的肖像,光彩焕然。

        三二0窟的《西方净土变》是一幅盛唐时期的作品。画面中部一个绿波浩渺的七宝池,雕栏环饰,各色莲花盛开。佛及菩萨坐于莲花之上,面目慈祥;池中童子嬉戏玩耍。宝池上端,碧空晴朗,彩云缭绕,化佛腾空,飞天起舞,天花乱坠。宝池下方,乐师演奏着各种乐器,舞伎宝冠罗裙,跳起西域的胡舞。整幅壁画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

        隋唐时期的大型经变画还有如隋代四二0窟的《法华经变》、三二一窟的《宝雨经变》,初唐三二九窟的《弥勒经变》等等100多幅。它们均抛弃了早期阴森悲惨的情调,而以明亮、欢快的气氛代替。那飞扬的舞蹈、满是金银珍珠的宝山、轻盈皎洁的池水无不流露出人们对喜庆升平的佛国世界的美好幻想。壁画中的人物造型时代特点鲜明:男子宽衣博带,气象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尤其是菩萨像,端庄文静,窈窕可爱,温柔亲切,尤添了几许现实生活里的女性之美。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炽热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莫高窟外,无边无际的大漠折射着骄阳刺眼的光芒。登上鸣沙山,脚下沙丘林立,风沙绕山吹过,轰鸣作响;弯弯的月牙泉静静地躺在山脚。曾经繁盛的敦煌故城如今也只有残垣断壁了,风沙掩埋了岁月,掩埋了古老的丝路,却无法湮灭这里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那凝聚着千年人类智慧的莫高窟,将会不断吸引后来者的想像与探寻,一代又一代……

神奇的敦煌莫高窟,游记作文600字

        敦煌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2011年8月我有幸走进敦煌、走进莫高窟。有关敦煌的思绪便也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讲,敦煌是一个传奇,一种梦想;同时敦煌又是一个感动,是又一个时空的轮回流转,缘聚缘散。那是思维禅定的瞬间,那融入慈悲的微笑,那在色彩与线条之间流动的乐章,带领我们穿越了久远的历史长河,重现昔日永恒的时光。

        

       敦煌:敦,大也;煌,光盛也。后喻意:“光明之城也”。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他雄踞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在人类文化史的坐标系上,敦煌堪与长安、罗马、耶路撒冷等名城并肩争辉。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背靠浩瀚的鸣沙山,面对高耸的三危山,前有大泉河流过。窟前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窟内则美轮美奂、别有洞天。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以后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朝代均有凿建,在唐代达到顶峰,洞窟达1000余。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5座,直至元代,经历近千年的不断营造,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仅存的,集各时期建筑、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莫高窟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较早的一批壁画都创作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那时,中国的北方动荡不安、战火纷飞,中国的思想文化也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裂变。饱受苦难的人们,在因果轮回和苦修超度的佛教信仰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佛教就在这个时期兴盛起来。莫高窟从此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圣地。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 莫高窟窟形形制主要有三类:1、印度僧房式禅窟。系传自西域的印度佛教石窟窟形 ,

       平面呈长方形或甬道形,主室有壁画和塑像,两侧排列2~4个小禅室,为僧侣坐禅之处。2、塔庙式中心柱窟。此类窟形具有敦煌本地特征,洞窟平面呈长方形,前厅有仿殿堂的人字坡屋顶,后为中心柱

       ,柱四面开1~2龛,有的南北壁塑出阙形龛。3、覆顶殿堂窟

       。平面呈方形覆斗顶,正壁或三壁开龛,为便于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与祈祷之用,窟内活动空间有所扩大。莫高窟在古代许多洞窟前都建有木构建筑,因时代久远及其他原因,今仅存5座唐宋时的木构窟檐

       ,其梁柱斗、门窗栏楯均存有当时建筑的特征与风韵。另外,在莫高窟的历代壁画中,还描绘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图像,如楼殿台阁、寺院坛塔、城池关隘、宅院草庐、梯架桥梁等,描绘细致,结构真实,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莫高窟的彩塑艺术:莫高窟因属砾岩,不宜雕刻,因此洞窟内的主体造像为彩塑。彩塑为石胎或木芯,分圆雕、浮雕、影塑等形式,约3000余尊,最高者达30米

       ,最小者仅 10

       余厘米,约1400余尊彩塑保存完好,其余多为后世重塑或妆銮。隋唐以前的塑像(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等朝代)以弥勒像、释迦多宝并坐像、说法像、禅定像、思惟像以及佛传故事中的苦修、降魔、成道、说法等为主,其组成形式,一般为一佛二菩萨,飞天、千佛则以拓模影塑做出;其造型由西域式,即犍陀罗风格的圆脸、直鼻、体壮,半裸披巾,衣纹密集

       ,向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具有中原士大夫风貌的风格转变

       。隋唐时代,塑像进入极盛期,造像有三世佛、三身佛、七世佛、弥勒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观音、势至、阿难、迦叶、天王、金刚力士、供养菩萨及高僧像等。塑像造型已趋于写实,面相丰满圆润,比例适度,姿态优美,神情庄静

       ,具有时代特征。此时的佛像庄严仁慈,天王威武睿智,金刚力士威武有力,而菩萨已呈女性化和世俗化。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

       :年代分期大体同于彩塑,其题材主要有:1、佛像。如释迦牟尼像、弥勒像、阿弥陀佛像、释迦多宝并坐像及三世佛、七世佛 、贤劫千佛等 ;2、佛经故事

       。主要取材于《六度集经》 、《

       贤愚经》、《杂宝藏经》等佛教经典,有描绘佛祖释迦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有释迦牟尼从投胎入世到成佛说法的生平传记;还大量绘制了释迦牟尼今世成佛度化众生的故事;为恶作乱的五百个强盗,在佛陀的度化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唐僧西天取经、与佛有关的因缘故事等。3、传统神话题材。表现中国本土宗教或神话的内容,如东王公

       、西王母 、伏羲

       、女娲、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雷公、羽人等,此类题材出现于北魏晚期,是当时佛道互融在造型艺术中的反映。4、经变题材。多以一部佛经为内容,始于隋,盛于唐,至元仍有新的创作。这些通俗易懂的连环画,说法的佛陀、瑞光相接的千佛,无疑是信徒们了解佛教最好的入门教材。5、飞天。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飞天的名称由来

       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在莫高窟,我们有激情的燃烧,有欲望的冲动;在莫高窟,我们有虔诚的向往,也有迷茫与挣扎;在莫高窟,有自然松弛、空寂了然,也有冲撞融合、欢畅痛快。这个隐身在大漠里的美术馆,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四世纪,一千多年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都在莫高窟保存下来,他们是历史无名大师们留下的艺术珍宝。然而,历史上关于他们的记载却几乎是空白的。我们只有从零星的壁画题记去追寻这些大师的踪影了。

        

       画匠——史小玉。(今甘肃张掖人)。他的名字出现在莫高窟第三窟的西壁上,那副名扬四海的千手观音就绘制在这个洞窟里。有史学家断定这窟千手观音壁画就是出自史小玉之手。至于他当年的生活经历我们只能靠学者的研究和真实历史的片段拼接出来,借助它来解读那些灿烂辉煌的壁画。这些壁画的人物多半是半裸体,他们动作夸张,而且,面容、神情充满了沉静和神秘的色彩。这种鲜明的外来印记,是一种用强调明暗来表现人物的立体感的晕染法,画史上也称“凹凸法”。它曾经在敦煌流行了数百年。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壁画画面,由于颜色历经千年的蜕变,晕染的层次已变得模糊,成了一些粗黑的线条,给人以粗犷的印象。公元六世纪,一批洛阳来的画匠为莫高窟换上了新的面貌。中原鲜明的特色一点点显露出来。这些佛“秀骨清像”瘦体宽衣、细眼薄唇,这种潇洒秀丽

       正是南朝大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中原的文明,南朝的名士风流,也成了当时莫高窟的时尚。

       敦煌壁画何以经历了千百年依旧光彩鲜艳呢?这是因为壁画绘制颜料大多是取自天然矿石。中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发明制作技能和化学工艺技术,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来自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如朱砂、铅丹、铁秀红、青金石、铜绿、密陀僧、绛矾、孔雀石、云母

       、金、银等等。敦煌石窟的不同年代研究壁画颜料,不仅可以证实中国是最早将青金石、铜绿、密陀僧、绛矾、云母粉作为颜料应用于绘画中的国家之一,而且表明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技术和颜料制备技能在当时居世界领先水平。

        

       画匠史小玉生活在元代,他更推崇神奇兼得、清单雅致的中原文人画风。把“平淡”、“葇润”及“色彩”作为艺术的最高格调和正宗。他将各种形体质感和人物的神情动态与色彩的搭配,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在这些艺术的背后,在千手千眼观音慈悲容颜的深处,似乎还描绘着一幅美丽的愿景。

        

       元朝灭亡后的四年,明朝在河西设置了嘉峪关

       ,敦煌被抛至关外,昔日繁华的敦煌逐渐变成了游牧之地,在慢慢的流沙中,莫高窟那金碧辉煌的文化沉寂在大漠深处,也被人们渐渐地遗忘。当它被再次开启之时,仍以他曾创下的浩瀚佛国的姿态让世人为之震撼。

        

       大漠的落日伴着我一天的劳碌与兴奋,渐渐地沉下山去。夜幕降临,一轮弯月悄悄地升起,喧嚣一天的莫高窟在月光的映照下已变得沉静。望着隐约可见的莫高窟九层楼,我的思路总算里出点头绪。忽然想起余秋雨大师的一段话:“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在这里,我情愿丢弃自己,让无数艺术匠手把我碎成轻尘变成穿越时间的沙粒。用心感受它无尽的魅力;感受穿越历史时空释放出的耀眼光芒。

不少于500字的游记(写敦煌莫高窟的)

        在大西北旅行的第三天,我们坐了八个小时的车,穿越柴达木盆地,翻过当金山,终于在傍晚来到了丝绸之路的起点——敦煌。

        晚上,看了《又见敦煌》的演出,仿佛让我看见了千年前的光辉历史。其中,关于莫高窟的故事也让我身临其境,一位位古代的人物都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对明天即将要去的莫高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莫高窟,其实是因为一位僧人穿越戈壁滩时,路经鸣沙山,忽见山上金光璀璨,认为一定是有佛的存在,于是在戈壁滩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便在窟里坐禅修行。后来,经过秦朝、唐朝、明朝等的不断修建和改造,莫高窟就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我们来到了莫高窟,坐了观光车,看见的茫茫戈壁的石壁上的一个个洞窟,就是莫高窟。

        我们去的第一个窟,是235号洞窟,这个洞窟是在唐代开凿的。走进去,我就看到后壁前有几尊佛像,在正中间的是弥勒佛,它盘腿坐着,左边和右边站着菩萨和天王。佛像精美绝伦,好像活了一般。两壁上边的是莫高窟壁画形象的代表——“飞天”。“飞天”这一形象在莫高窟壁画 *** 出现了五千多幅。

       

        我们还看了许多窟,149窟、238窟、123窟……有秦朝的、隋朝的、唐朝的。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228号洞窟了,这个洞窟左后方壁画上有着《七色鹿》的故事,在壁画中,把七色鹿描绘得栩栩如生,好像千年的七色鹿就展现在我眼前。

        莫高窟,把千年以前的历史告诉了我们,所以我们要保护莫高窟,把历史传承下去。

我心目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6000字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但是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历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这几个朝代都修建过。说完了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个洞窟:西千佛洞,你们猜这个洞有多长吗?一定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洞有2.5公里长呢!这些泥巴彩塑在这个洞里有34个呢,但是整个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个呢!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和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画作。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去参观下一个景观吧!

       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

       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壁画题材主要有5种:①佛像画。出现较多的单身佛像和菩萨像,如药师佛、卢舍那佛、观音、势至、地藏以及密教题材的菩萨像。②经变画。有阿弥陀、弥勒、东方药师、观无量寿、法华、宝雨、维摩诘、劳度叉斗圣、观音、文殊、普贤、报恩、华严、天清问、思益梵天清问、金光明、金刚、楞伽、密严、报父母恩重、降魔经变等20余种。隋和唐前期经变种类较少,场面宏大,构图谨严,内容精练,每一壁一铺,后期种类增多,内容丰富,构图充塞,一壁二至三铺,甚至经变画下还增加屏风画,以补充经变的内容。③佛教史迹画和瑞像画。唐后期出现,为传自西域于阗以及天竺、尼婆罗、犍陀罗等地的佛教传说,如于阗舍利佛毗沙门天王决海、尼婆罗阿耆波尔水火池、中天竺波罗奈国鹿野苑中瑞像,犍陀罗分身瑞像等数十种题材。④佛经故事画。隋代逐渐消失,至晚唐复又出现,有善事太子入海等。个别洞窟绘《贤愚经》的故事20余种。⑤供养人画像。形象服饰描绘细致讲究,形象逐渐增大,晚唐已出现等身大像。并从四壁下部进入入口甬道两壁。场面宏大、结构严谨的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及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是重要的历史画卷。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1900年6月22日看管石窟的道士王元录请来写经书的杨某在往墙缝中插灯草时,发现墙里面是空的,因此发现了一个密室,(现编号17号窟,也叫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好了,今天关于“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敦煌莫高窟”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500字敦煌莫高窟”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