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_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怎么办_1

ysl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_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怎么办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民国时期北大清华为什么录取零

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_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怎么办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民国时期北大清华为什么录取零分考生?

2.季羡林高考时第一志愿竟是报数学系:然却仅考4分

3.当年高考交白卷的学渣,作文写了28字,为何却被请进北京大学?

4.他高考字迹潦草无缘北大,为何阅卷人重审后破格录取?

5.民国最后一位闺秀,为何考零分依然被北大录取,后嫁到美国?

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_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怎么办

民国时期北大清华为什么录取零分考生?

       为什么北大清华录取民国零分考生?

       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有非常好的破格录取传统。

       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独立入学考试。当时,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先生也参加了标记中文的工作。他看到一个考生叫罗嘉伦,作文很优秀,他给了满分。后来得知,罗嘉伦虽然语文很好,但数学得了零分,历史地理成绩很差。我该怎么办?在招生会上,胡适坚持录取偏科严重的考生。好在主持招生会的校长蔡元培也支持胡适的建议。最后数学零分的罗嘉伦被招进了北大。

       史静大学堂科学教学楼旧址

       事实证明,蔡元培和胡适的决定是正确的。在北京大学,罗嘉伦和傅斯年一样有名。1928年,罗家伦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1932年,罗家伦出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1947年5月,罗家伦出任驻印度大使。两年后,他回到了台湾省。历任国民党中央编译委员会主席、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中国笔会会长。

       胡适承认的不止罗家伦一个。1934年,合肥的才女张充和报考了北京大学。四科中,除了数学,张充和其他三门都考得不错,总分超过了录取线。但是当时北大有规定,所有科目零分不准录取。当时胡适已经是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学系主任。他爱张充和他很有天赋,立即向数学阅卷老师提出了请求,要求他在张充和反正是试卷。但是这个老师也是坚持原则,坚决不改的。胡适跑到学校开会闹事,最后北大录取张充和才算尘埃落定。

       北京大学不拘一格的人才风格甚至感染了清华大学。作为破格录取的受益者,罗嘉伦还破格录取了清华大学的许多大师级人物。

       1929年,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虽然我语文和英语考得不错,但是数学只考了15分。后来已经成为大师的钱钟书回忆说,我数学考砸了,但是语文和英语还可以。为此,时任校长罗嘉伦专门把我叫到校长蒙他被特许进入办公室谈话。我向罗嘉伦鞠躬致谢。

       鞠躬是必须的。而且我觉得所有看过围城的朋友都应该感谢罗嘉伦总裁。

       1931年,吴晗报考清华大学。这个年轻的浙江男人他的数学成绩比钱钟书差他是一个真正的失败者。今天,吴晗没能连普通大学的录取线都达不到,但他有幸生活在民国,——年考入清华。

       事实上,破格录取的趋势在民国初年的大学中屡见不鲜。1930年,在青岛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中,臧克家的数学得了零分,他的作文只是三首诗。生活总是在追逐神光,但谁把神光当成神光,谁就会沉入无底的海洋。

       有了这三首诗,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当家,破例收了臧克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多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诗人。

       民国时期,北大清华这样的知名学府录取罗家伦、吴晗这样的偏才、怪才,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当时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全国没有统一考试,这些学府有自主招生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录取一些优秀人才。

       当然,

       民国时期破格录取的对象基本都是穷学生,无权无势。不拘一格的校长教授感兴趣的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地位。所以,哪怕稍微偏一点,他们也愿意向他们敞开校门;目前破格录取的对象多为权贵阶层——的后代。这种对权力取向的破例承认,使人们在受到批判和鄙视的同时,对过去的时代充满期待和敬意。

季羡林高考时第一志愿竟是报数学系:然却仅考4分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有这么一条资讯被爆出,一位考生数学只考了15分却被破格录取,而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

       当年钱钟书先生数学成绩非常差,经常考不及格。但偏偏他的外语和国文成绩非常优异,就连在高考中都拿到了满分,本来按照规矩,钱钟书先生的成绩是无法进入清华大学的,但是清华校长不忍心埋没他的外语和国文天赋,特批他进入清华大学读书。

       当然这样的特例还有很多,如今就有一位四川考生,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被破格录取入大学,明明前途无量。在风头散去后,他却变成了“小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高考失利走上复读之路

       这位考生名为黄蛉,生于四川省。比起同龄人的黄蛉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只是按部就班的长大成人。

       在2008年已经高三的黄蛉参加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考试——高考,可惜那时候他的成绩非常不乐观,不言而喻他落榜了。

       在得知落榜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也不怎么吃饭。父母为了鼓励他,决定让他孤注一掷复读一年。

       复读,大家都知道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复读生的压力比起应届生不知道大了多少,尽管黄蛉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可是他的模拟考成绩还是不理想。

       为了能考上大学,他决定利用自己最擅长的甲骨文为自己博一条出路,在临近考试一个月,他在认识几百甲骨文的基础上,又新学了一些甲骨文,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准备。

       很快,黄蛉就迎来了万众瞩目的高考,他既紧张又兴奋,在高考语文考场上,他利用自己所学的800甲骨文写了一篇文章。因为黄蛉毕竟不是甲骨文方面专家,他能认识的甲骨文非常有限,他能写出来的文章和高考语文作文的要求背道而驰,注定拿不到高分。

       在考试结束后,黄蛉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离开了考场,他无法想象最后的结果是如何,如今只能听天由命了。

       用甲骨文谋取机会

       黄蛉的卷子一交上去就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他书写的文字比起其他人异常的歪歪扭扭。最开始阅卷老师以为这个考生是放弃了,所以才这么胡闹,没想到细看下来,觉得这个文体和书上曾经见过的甲骨文极其相似,当即也不敢马虎叫来了几个一起阅卷的老师,一群人讨论了好一会都没有得出结论。

       几个阅卷老师的奇异举动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专家闻讯赶来,对着黄蛉的卷子细细推敲,发现还真的是用甲骨文写的。

       可惜的是,按照高考作文的改卷规范,黄蛉的作文只能得到6分,最后黄蛉的总分还是只有428分,没有达到高考线,再一次名落孙山。

       在黄蛉失望之际,四川大学却向他伸出了援手。四川大学的校长听说了黄蛉在甲骨文上的天赋,不忍心他被埋没,所以破格将他收入四川大学。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是谁会知道黄蛉以后会一事无成,如同年少成名的方仲永一样呢?

       年少成名,荒废学业

       王安石的《伤仲永》中的方仲永是一个不折不扣神童,他家中世代耕田为生。小仲永五岁之前他甚至都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大字也不认识几个。但是五岁之后,他开始向父亲哭诉,索要书写工具。

       父亲对儿子奇异行为感到非常惊奇,但是也没有多想就向邻居借来笔墨纸砚给方仲永,没想到方仲永一接过笔墨便写了四句诗,好像这些东西早已胸有成竹了一样。

       当时四句诗正好被旁边的秀才瞥见,直言方仲永是个神童,秀才当即要求方仲永又作了几首诗,方仲永都一一答出来了。

       方仲永所作的诗文采出众,其实透露出的文学涵养非常人能及。越来越多的人花重金只为了求方仲永所作的一首诗,方仲永的父亲觉得有利可图,便带领方仲永四处为别人作诗赚钱,甚至让他荒废了学习。

       年少成名的喜悦和成就感已经冲昏了方仲永的头脑,他沾沾自喜,没到几年的时间,他就已经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一事无成。多么可惜呀,有如此天赋却不知道珍惜。

       黄蛉的经历和选择就是方仲永的翻版,他年少成名,进入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的校长把他当做重点培养对象,派出古文的专家一对一对他进行指导,甚至在他身上投入大笔的资金。

       但是此时的黄蛉已经不是高考前担惊受怕的那副样子了,他好大喜功将自己当初做的那篇甲骨文作为肆意玩闹的资本。在同学们三点一线忙碌于图书馆,教室、寝室之间的时候,他还在呼呼大睡,他将大学四年宝贵的时间用来娱乐挥霍。

       即便是这样,学院还是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本来因为黄蛉的高考成绩太差,四川大学校长是将他安排在川大底下的学院的,并且在两年后就直接将他转移到了四川大学主校区。

       要知道这样的破例是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可以看出四川大学对黄蛉多么看重,可是黄蛉不懂得感恩,他还是痴迷于娱乐。

       好大喜功,自封小丑

       黄蛉的懒散彻底激怒了教授他的讲师,他直接拒绝对黄蛉开小灶,他觉得黄蛉是朽木不可雕也。曾经他对黄蛉也是满怀期待,觉得只要他认真听讲,根据他的天赋以后成就不会在他之下,可是黄蛉依旧不听他苦口婆心的劝阻,坚持我行我素。

       校长听到讲师拒绝教授黄蛉还感到惊奇,没想到自己实地考察一番才发现黄蛉彻底荒废了学业,就放弃了对他的培养。

       失去光环的黄蛉开始渐渐消失在大众视线,在此之前黄蛉一直在大众面前自夸,在大众印象中是一个天才。讲师的拒绝和校长的撤销培养,让他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小丑,原来一切只不过是他在自导自演罢了。

       小结:

       从年少成名到如此今彻底消失在大众眼前,黄蛉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他成为了小丑。他在古文的学习方面确实表露出了极高的天赋,是个好苗子,可是他却走了仲永的路,只追求眼前的虚荣,忘了天赋需要99%的努力去维持。

       世界上天赋异禀的人很多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将天赋用在对的地方上,如果当时黄蛉没有懒散,而是抓住了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现在已经是功成名就,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了。

       可惜他不听劝阻,对别人的苦口婆心熟视无睹,这才造就了今天这个局面,是他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也是他自己将自己变成了小丑。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也是如同黄蛉一样被破格录取入学,他们在一些方面也有着特殊的天赋,但他们又和黄蛉不同,他们知道把握机会。

       比如后任北大校长的罗家伦,当年高考罗家伦的国文非常出众,但是他的数学却考了零分,按理来说他无缘北大,可是当时负责招生的胡适非常看好这位偏科严重的考生,让他入了北大。

       果然罗家伦用行动表示胡适的选择没有错,而罗家伦担任校长时又将同样情况的钱钟书招收了进来,钱钟书也没有辜负罗家伦的期望。可能四川大学的校长觉得黄蛉也会成为那样的人吧,可惜黄蛉辜负了校长的期望。

       作者/来源:夜色无痕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当年高考交白卷的学渣,作文写了28字,为何却被请进北京大学?

        1917年,一位考生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胡适阅卷时兴奋地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可校委们查看这位考生的成绩单,数学成绩是零分,其他各科也平平。取弃之际,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他。11年后,他31岁执掌清华大学。他就是罗家伦。

        巧得很,罗家伦任清华大学校长次年招生考试时,一名考生国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好,只是数学成绩不及格。他亲自把这位考生叫到校长室谈话,之后特准其入学。这位考生就是钱钟书。

        1930年,国立大学招生考试,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是《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一位考生把两题都做了。其中第二篇文章只有3句话,闻一多咏诵再三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98分的高分。那年他的数学考了零分,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他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

        1930年他报考北大时,国文、英文得了满分,数学考了零分,北大不予录取。他不甘心,又转考清华大学,结果国文、英文又考了100分,数学依然是零分。清华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破格录取。他果然不负众望,后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他就是吴晗。

       

        钱文忠教授在撰写《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时,知道季老小时候学习严重偏科。他先是问季老本人当年高考时数学考了多少,季老只说“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钱文忠查了清华大学的档案,发现季老数学只考了4分,且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他高考字迹潦草无缘北大,为何阅卷人重审后破格录取?

       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很多的怪才,奇才,为什么要用怪才,奇才来形容这类人呢?是因为他们往往在某一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但是在另一方面呢,确是连普通人都不如。举个例子,我们所熟知的钱钟书先生,一代文学泰斗,当年高考数学成绩只有17分,搁现在,这样的数学的成绩应该是上不了大学的,但是当时北大的校长很赏识钱老先生的文学天赋,最终,他也成功进入了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就学,终成一代文学大师。所以,在当时来说,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最主要的标杆,今天我们要说的人,也是当时时代的怪才之一,臧克家。

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东潍坊诸城臧家庄,他的家庭文化气息很浓,祖父、曾祖父都考取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更是法政学堂的毕业生。所以说,臧克家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表现出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与向往。不幸的是,在他8岁那年,母亲便去世了,而且父亲也染上了肺病,每日咳血不止,34岁就辞世了。

       生活的连番打击并没有让这位年轻的文学家失去对生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反而造就了其过人的心性和更加丰富的生活阅历,上了私塾之后,臧克家过人的文学天赋被开采出来,四书五经信手拈来,随着学习的深入,中国古典文学也在臧克家的心里深深的扎了根,也为其后来成为一代文学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等上了高中之后,这位昔日的文学才子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偏理科的东西感到束手无策,说是一窍不通也是毫不夸张,无论他自己怎么努力,也永远比不上班上的普通同学,更不用说名列前茅的同学了,鉴于这种情况,老师们都纷纷劝臧克家打消上大学的念头,如今,靠自己写的文章也能够养活自己,没必要去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大学梦浪费时间,然而,我们的臧克家只听进去了前半句,后半句确实没听,他确实在五四运动期间写过很多文章,但是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还是在为考上大学而努力读书。

       在报考前夕,臧克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了,也积累了一大批的粉丝,尽管当时已经有客观的稿酬来维持生活,但是他依然选择了参加高考,报考了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由于当时数学确实没有什么进展,考试过程中,数学交了白卷,连自己最拿手的语文也"阴沟里翻了船",作文只有28个字。

       让臧克家没想到的是,阅卷组的老师对他的语文打了98的高分,尽管语文分数技压群雄,但是因为数学是白卷,是去是留还是得让校长做出评判,校长看了他的作文,顿时来了兴趣,稍作考虑之后,拍板说这个学生,我要定了,也正是因为校长的这一个决定,造就了一代名师——臧克家。

民国最后一位闺秀,为何考零分依然被北大录取,后嫁到美国?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学习,分数来源于考试,知识是引导人生光明与真实的灯烛,考试是检验才华的标尺,对寒门学子来说,一年一度的高考,可谓是人生中第一道分水岭,一旦顺利通过,人生也多为一帆风顺,如果马失前蹄,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很可能万劫不复。

       沈德鸿,1896年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在一个思想相对开放的家庭里,沈德鸿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不拘泥于世俗偏见。8岁时,沈德鸿进入了镇上的立志小学读书,不久之后,天赋异禀的他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的第一班学生。从那时起,沈德鸿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一点不需要父母操心。

       12岁会考时,沈德鸿在作文中道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中学时,沈德鸿在自命题写作中,借鉴了庄子《逍遥游》的中心思想,写下了一篇名为《志在鸿鹄》的优秀作文,他在文中表达出的思想,正是年少时期的雄心壮志。老师读完作文后连连感叹:沈德鸿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大家。

       1913年夏天,沈德鸿即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高考,他信心满满地在志愿上填报了北京大学,考完后觉得发挥不错,便回到家中等候消息。奇怪的是,在发榜当日,沈德鸿并没有在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可是平时学习成绩远不如他的几个同学都被录取了,他不应该不在其中。沈德鸿看来看去,只找到了一个叫“沈德鸣”的人,仅仅一字之差,便阻断了沈德鸿考入北大的理想。

       既然一切已成定局,沈德鸿只能选择接受现实,于是他收拾行囊回了老家。意外的是,当他回到家中没多久,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也发到了他家门口,而上面的名字不是别人,正是“沈德鸣”。沈德鸿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沈德鸣”就是自己,想来是因为书写太过潦草,才让阅卷人产生误会,将“鸿”字错认为“鸣”字。

       可是问题来了,那时候又没有先进的指纹录入系统,如何才能让学校招生人员相信沈德鸿就是那个写错名字的“沈德鸣”呢?走投无路之下,沈德鸿托人找到了时任北大招生办的主任胡适,向他说明其中的因果。听完沈德鸿的叙述之后,胡适当即表示,就他那个破字,别说北大了,一般学校都进不去,如果不是他惜才,根本不会听他说那么多有的没的。

       最后,胡适对沈德鸿进行了长时间的“训话”,说他要尊重文化,尊重考试,字迹切不可如此潦草。沈德鸿认错之后,胡适见他态度还算诚恳,便将试卷上的名字改为“沈德鸿”,又将榜单上的名字一并更正,使沈德鸿得以顺利进入北京大学读书。此后,沈德鸿写字一笔一划,绝不草率,直到80多岁写回忆录时,仍坚持用毛笔正楷书写,字迹清楚俊秀,令人敬佩。

       因为她是一位才女,文学造诣颇深,北大之所以录取她,是因为她的文学才华实在是太好了,这样的优秀人才不可多得,所以破格录取,她就是张充和。

       张充和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里还有三个姐姐,这四个孩子个个都无比优秀,堪称“合肥四姐妹”,可能大家对张充和不是很了解,但是说起她的姐姐大家可能都知道,她的姐姐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妻子。张充和其实后来被过继给张家二房,但是她和其她三个姐妹关系很好,并没有因为被过继而疏远。

张充和出生于名门望族,自然在教育方面投入比较大。张充和虽然是过继给二房了,但是她接受的教育并没有因此而变少。相反,她的养父对她的投入更大一些,因为毕竟就这一个闺女。所以说,张充和从小接受了大家闺秀的培养,因此气质、才华都很出众。尤其是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

后来,已经嫁到北京的姐姐,知道小妹文学素养比较高,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邀请她来北京读书。由于考学校都要考数学,但是张充和数学实在是太差,但是姐姐还是鼓励她去考,无奈之下,张充和就去了,谁知她考了零分,本来以为没什么希望了,结果北京大学看到她的国文写得相当好,简直是一位才女,于是被北大破格录取了。

       后来,张充和嫁给了一位美国人,生下了一位混血宝宝,人生也算是圆满。张充和可以称得上是民国最后一位大家闺秀了。

       今天关于“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零分作文破格被北大录取”,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